本研究旨在探討高屏地區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性知識現況及其差異情形。為達此目的,本研究以高屏地區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並使用自編之性知識量表,共收得有效樣本193人,所得資料以SPSS 14.0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的性知識來源主要來自書籍雜誌、同儕朋友,以及教科書,而由學校教師、醫生與醫護人員,以及父母家人教導的比例相當低;高達69.8%的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未曾接受過性知識相關課程之學習或訓練;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的性知識表現會因其性別、年齡、學歷、專業背景,以及宗教信仰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分別對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精神復健機構,以及各專業養成學校提出相關建議。

結論與建議
一、對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的建議

       在國內,性教育一般主要沿用美國「禁慾式」的性教育模式,擔心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會因感情因素而影響其症狀或減少親密關係後導致的後遺症,如非預期懷孕等問題,因此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在面對學員及住民時,多以「禁慾教育」來介入個案性別議題或給予不正確的性觀念。有鑑於本研究發現,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會因其性別、年齡、學歷、專業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差異而有不同的性知識表現,因此建議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能透過在職進修來充實性教育專業,並調整不合宜的性觀念,俾利未來面對學員及住民時能提供正確的性教育,以達到全人的服務目標。

二、對精神復健機構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性知識來源主要以「書籍、雜誌」、「同儕、朋友」,以及「教科書」為主。因此,為能有效提升學員及住民更全人之服務,精神復健機構應定期提供或採購相關專業書籍或雜誌,以形塑工作人員正確且合宜的性觀念,同時透過規劃一系列性教育工作坊,以培養精工作人員在面對性相關議題時,能給予學員及住民們正確的性知識。

三、對各專業養成學校的建議

       有鑑於精神復健機構工作人員中有高達69.8%的比率未曾在專業職能養成過程中接受過性相關課程,因此當進入職場,面對學員及住民有關性議題時,往往不知所措或無能為力,因此建議各專業養成學校能開辦性教育相關課程,在養成過程中即培養正確的性知識,以增進職場實際的應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資料來源:性學研究 Studies in Sexuality 第五卷 第一期 2014年1月(文:艾建人、王聖威、施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