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玫瑰園養護所開啟了全國首創的「機構復能計畫」,以現行的長照2.0來說,資源及經費都挹注給社區及居家,而在機構長期接受照護的個案則是繼續使用機構資源,故本所採納並改編居家復能模式,將此模式導入機構日常照護中,期待可將復能結合原ISP(個別化服務計畫)雙軌並行,以一位個案試行此服務模式,於三個月後檢視成效。

       本次試行的個案符合本計畫篩選的標準,年齡>65歲、ADL<60分的一位女性家友,今年1月1日中風住院,出院後立即於本所接受急性期中風照護,如被動關節活動、翻身、擺位等介入,並開始進行初期的復健動作訓練。

       於半個月後動作開始慢慢恢復,患側手腳皆有動作,故加入復能模式雙管齊下進行訓練,以移位、穿脫衣及洗澡等功能部分獨立為目標,也直接從日常生活中訓練上述能力,由職能師教導機構人員正確的協助方式,再從旁督導工作人員教導個案操作復能訓練,又於兩個月後收到成效,個案在移位、穿脫衣及洗澡等功能皆能部分獨立。

       但……除了復能目標之外,其他功能都不用訓練嗎?這當然不是復能的初衷,再加上個案在部分生活功能成長後,便不願意再接受傳統復健,復原進展一度碰到瓶頸,後來職能師靈機一動,在復能計畫中加入遊戲化的概念──因該個案喜歡吃吃喝喝,其口慾是極強烈的,食物和飲料就是最強而有力的「增強物」,於是設計一連串以吃為主體的活動,提升個案為了達成以「吃」為目標的動機進行復能活動,並告訴個案這是在玩「扮家家酒」,找回原本的職能角色,並且設定每日任務,透過解鎖某某任務(如使用雙手進食、喝飲料、外出行走採買等)就可以吃到或買到自己想要的食物,個案在聽到這個提議後整個動機都來了,為了吃,她可以!

        第一件事情呢,就是把杯子換成雙耳杯,原本慣用好手拿杯子的個案,在筆者的要求下可以配合使用雙手拿取雙耳杯喝飲料,促進患側手的動作及雙手操作。

        接著是購物的任務,秉持著「自己的食物自己買」的概念,帶個案採買餅乾飲料,從貨架上拿取商品,再放置到自己的購物袋過程中也是一個挑戰,動態站立平衡加上雙手操作委實不容易呢!

        各位鄉親啊,買東西別忘付錢唷,結帳這個動作還是得訓練的,除了促進認知之外還可訓練短期記憶,看看飽餐一頓之後,個案還能記得當時付了多少錢呢?

       採購完要做什麼呢?當然要吃啊!所以在職能師的指導下,個案需要用患側手把戰利品從購物袋中拿出來,並用手指拿取餅乾進食,訓練抓握及捏取能力,甚至還會嚐試拆開鋁箔包的吸管,但因取吸管的動作需要更好的精細動作功能,還是需要在協助下完成。

       是說,一直吃餅乾飲料什麼的,真的好嗎?當然還有別種選擇囉,各位觀眾,水果上菜囉!除了吃水果之外還需要自己簡單的備餐,先自己把水果切塊再送入口中,一方面訓練手功能,二來又可以防噎,豈不一舉兩得!

       大快朵頤一番後,當然是要進行後續整理囉,進入到IADL處理家務的部分,自己的盤子自己洗,再加上沒喝完的飲料要放回冰箱,都是訓練站立平衡跟雙手操作的訓練,融合在活動中,個案可一點都沒發現這其實在偷偷訓練她呢。

       最後還有一個戶外任務──野餐趣!誰說吃東西只能在室內,在戶外用餐也別有風味,除了移動到戶外鍛鍊行走能力之外,適當的做做日光浴也不錯,畢竟一個活動可是有多種的訓練目標呀!

       總結一下,在以「吃」為最終目標導向的活動訓練下,個案的動作有更長足的進步,透過遊戲化的活動設計,破解每日任務也成為了個案的日常,日復一日的訓練讓其學習將這些能力內化,最終得到進步,而非逐日單調而毫無目的的復健,讓個案找到屬於她的職能活動,做她想做、也能做得到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文:玫瑰園養護所/職能師/蔡彧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