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11月16日偕同社工組郭芳杏組長前往台中烏日參加「109年全國老人福利機構聯繫會報」,每年度的例行會議,原無太多的期待,但兩天下來,卻是驚艷破百,滿載而歸。

        開場在衛福部李副署長臨鳳勉勵及感謝的感性發言下拉開序幕,詼諧的互動讓與會者輕鬆了不少。接著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張淑卿秘書長在老人權益維護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翻轉老年,老年人的發展不是停滯,而是持續發展中,藉由「賦權」概念保護老人權益與尊嚴。1991年的「聯合國老人綱領」中提出老年人權聲明: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與尊嚴,很值得台灣長照體制借鏡,頓時令我聯想中心有輕高齡的長者及玫瑰園家友,若能結合青銀共融或許亦能展現特殊族群與老人的自我實現,倡議機構老人自治的必要性是一種趨勢,期許慈愛養護中心也能有此思維及討論。其次該聯盟近年來推行老人保護種子教師訓練,在各地訓練導入「倡導關懷人」宣揚「懂老、識老與愛老」的理念,但多數機構基於自我保護而拒絕種子教師進入,導致機制窒礙難行,此番政策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若比照國外是「調查員」的稱呼,定會令人反感,所以「倡導關懷人」是較符合國情的。期待該聯盟的訓練管理能達到相當的水準,而關懷人進入機構的心態也需中立,方是輔助而非監督。


        再者令我印象深刻的課程是科技的運用,由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介紹科技商品於長照機構的現況,由於一個產品的研發到出產的過程冗長,因此國內普遍使用的量能遠低於其他的老人國,故老人福祉科技的運用更須加快步伐,智慧科技透過感測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連結,創造長照的銀光經濟,這種非領域的學習是新鮮有趣的,例如:自然語言處理系統、圖靈測試系統(九宮格確認資格)等等,皆能普遍運用於生活中,而長照體系耳熟能詳的蘇菲亞、PARO、Zenbo陪伴機器人的導入,雖然賦予了老人陪伴的功能,但陪伴的背後是還是「孤單」,也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智慧科技夾帶結合運動來增加長者認知、多感官刺激及提升照護品質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課後也深刻感受國內科技產品無法普及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價格」壓縮了「高價值」的運用,並非科技領域的怠步。

        第二天的重點為日本借鏡影片欣賞及社福機構的社區經營分享及座談會,此次重點不在於機構,而是分享社區據點的特色經營,佈建過程看到其努力開創到穩定成長,心中充滿感動,「小而美」是這些機構的共同特色,純粹是社會服務,若是利益取向者,當政府降低了長照2.0的補助,或許就很難永續經營,所以除了有心、有願力,也要有金援。

        壓軸的座談會自然是由社家署官員主持,當天提案的議題並不踴躍,官署正面回答展現誠意,但個人提出「安寧緩和療護」在機構實施的困境,未獲肯定的答案,甚感遺憾,期待日後社政、衛政、醫政的合作方能讓機構老人在生命末期獲得尊嚴的照顧與醫療。中午時分會程邁入尾聲,今年度一天半的聯繫會報,個人給予高評價,行程不疾不徐,輕鬆之餘又能獲益匪淺,冀望明年比照辦理,讓中心的領導夥伴們皆有機會吸取新知。(文/安養護中心/主任/馬榮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