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天氣晴朗適合出遊的好天氣,學員們顯得雀躍與興奮,在完成人員清點及整備事宜的檢查後,由工作人員簡潔地向學員說明當天的行程規劃、路線及相關安全事項後,隨即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今天的目的地之一三和瓦窯(順安號煉瓦工廠)。
位於舊鐵橋園區旁的三和瓦窯,前身為「順安號煉瓦工廠」,歷經四個世代、二次更名的長久歲月,依然屹立不搖。在大樹區,磚窯產業巔峰時期曾達二十多家,沒落後現今雖僅存三和瓦窯,但經結合地方文史,深受遊客喜愛。這個高達106歲的老古蹟透露出一種陳樸淡然的氛圍。三合瓦窯,外層的新紅磚,使人感到這個建築年紀已高卻又年輕的矛盾感。使學員們不禁發出發自內心的讚嘆-這個建築竟經歷過如此悠悠的歲月!-臉上浮現驚奇之色,它靜靜地座落著,像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靜靜地昵著眼看著學員們對其投以的讚嘆的眼光。大家閉上眼睛,仔細傾聽,似乎仍有似有似無的吆喝聲響起,那寧靜的吵鬧,從久遠的年代響起,迴響至今,靜靜地訴說著這間工廠那一段輝煌、久遠的經歷。他已經歷久不衰了106年,也依然會有下一個106年...。
參觀完後,隨即引導仍依依不捨的學員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雖然豔陽仍高掛上空,但仍比不上學員們比太陽更熱情的旅遊興致!
鐵橋濕地生態公園,綿延300公頃的溪畔建構了親水步道、河岸自行車道、自然生態區、公園綠地及咖啡廣場等等;這個視野遼闊、自然風光秀麗的濕地教育園區,結合了大樹區特有而且眾多的文化、歷史古蹟、自然生態、水利文化及風景,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太陽升起時的甦醒天光,與日落倒映水面的水色彩霞,像一幅幅風景畫。
到達目的地後,學員難掩期待地登上天空步道,走在以往鐵道上,幫學員拍攝了各種照片;除了近距離體會古蹟與鐵橋建築之美,一旁也可見火車呼嘯而過。在這片生機盎然的翠綠園地中,學員藉由完善的步道及自行車道將自然風景一覽無遺,並藉由徐徐的微風與秀麗的景緻使人為此如癡如醉,忘卻憂愁;走過百年歲月的舊鐵橋早已功成身退,但歷史、文化及建築上的意義卻值得永續留存。之後一行人一齊前往至本次旅行的第三個景點-農友種苗。
農友種苗公司成立於1968年,致力研究種苗新技術、⽣產優良種苗,研發創新多樣性且抗病、耐熱、耐濕的優良品種。「一粒種子一個責任」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農友種苗兼農友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陳文郁,可是個傳奇人物呢!他畢生所培育出的新品種蔬果,總數超過1000多種,2000年入選為《天下雜誌》影響200「開拓」的代表人物。2006年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6名主角之1,介紹他在農業領域上的成就與故事。而農友正繼承他的意志運營至今。
當我們到達農友,立即就有工作人員引導我們前往參觀,他們也教導學員如何移植盆栽植物,學員們各個小心翼翼、屏氣凝神,絲毫不敢大意的小心操作,最後雖然滿手泥土,但他們還是綻放出了滿足的笑容-因為他們成功了!沉浸在成功喜悅中的學員們都各自挑選自己喜歡的小盆栽和他們富足滿意的心靈賦歸。
最後,在等待車輛來時,學員們各個興奮地討論著這次的旅行:有人說回去一定要細心照顧盆栽;有人說幸好天公作美,不然就雨神同行;也有人說三合瓦窯的古厝十分吸引人;大家議論紛紛……。這時,公車緩緩背著金黃色的陽光駛來,大家便依序登上車子,乘載著今天滿滿的回憶與收穫,大家約定好下次再一起出遊。(文:社區復健中心/張書屏專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