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自2019年底起便逐步侵犯全球各個國家,病毒造成了許多人喪失生命,而染疫後的倖存者雖然保住了一命但部分患者也留下了令人不適的後遺症。精神科病房因多屬於封閉式的病房,加上患者在精神疾病之急性期常因認知功能暫時性下降而造成無法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如戴好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這些不利的因素造成即使做好其它相關的感控措施,病毒也易在病房產生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因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體質較為脆弱,故在染疫初期本院便會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積極給予抗病毒藥物,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分為Paxlovid及Molnupiravir兩類,此兩類以Paxlovid之降低重症比例效顯著而Molnupiravir則是較少出現藥物交互作用,這兩個藥物的不同特性使得精神科醫師面對病房中的確診患者在考慮要給予哪一種藥物前需仔細評估;病房中常會有不少患者使用clozapine,而此群患者又常因長年生病造成體質脆弱而易併發重症,此時精神科醫師便面臨clozapine及Paxlovid間的取捨,停用clozapine之精神症狀復發機率高,亦擔心患者因clozapine之交互作用而無法使用Paxlovid及併發重症,這個用藥選擇得仰賴醫師與家屬及患者間的溝通及共同進行醫療決策。

        依據美國CDC對於Covid-19病毒照護提供的資料,染疫後患者部分會出現併發症,包含呼吸困難、自律神經異常及運動後不適(PEM,Post-exertional malaise)等症狀,慈惠醫院因此進行一些照護上的加強,於入院時便會先進行SpO2及姿位性低血壓的測量以作為一基準值,而住院患者若不幸染疫,亦會針對SpO2及姿位性低血壓加強量測,以避免患者於病房出現跌倒等意外,而解除隔離後之職能活動也需小心自律神經異常及運動後不適,此時患者在低強度的活動時便易出現虛弱甚至暈眩之症狀,故在本院病房對染疫後患者進行職能活動時便會先從較靜態的活動開始,另針對工作人員及患者也進行姿位性低血壓之處理衛教,如雙手交叉及大腿彎曲等姿勢來改善患者不適。另對於病毒可能會對肝、腎及內分泌等機能造成影響,本院於患者解隔離後也會提早進行例行性之血液、生化及心電圖等檢驗,並根據檢驗值進行藥物及治療上的調整。

        Covid-19之高傳染性易造成精神科病房患者的群聚,如何控制好精神科病房內的群聚、降低重症及處理併發症,需要事前大量的準備及醫護團隊齊心合作!(文:慈惠醫院/精神部塗崑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