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科 壽淑芳藥師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藥物性肝損傷(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不常見但可能造成嚴重肝損傷甚至死亡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物性傷肝往往不易診斷若被忽視易造成病人傷害及醫療糾紛不可不慎

藥物性肝損傷是我國藥害救濟基金會多年來救濟給付僅次於皮膚不良反應第二大項常見造成肝損傷的藥品包括:抗結核藥(如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EthambutolRifabutinRifapentine)、抗黴菌藥(如Terbinafine)、抗生素(如Co-trimoxazole)、抗癲癇藥(如Valproate)、降尿酸藥(如Allopurinol)、降血脂藥(如AtorvastatinFenofibrat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 (如Etoricoxib)、抗甲狀腺藥(如Methimazole)及抗發炎和抗風濕藥(如Sulfasalazine)等,且有超過6成的肝膽疾患救濟案例年齡在50歲以上,大多罹患多重慢性疾病,服用藥品繁雜,容易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造成肝損傷。民眾在用藥期間若有食慾不振、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


    台北榮總及台灣多中心藥物性肝損研究團隊之多年研究,我國肝損傷以肝細胞性為主,其次為混合性,最少為膽汁鬱積。我國導致肝損傷之常見的藥物分類依序:第一類抗微生物藥第二類中草藥再則為止痛藥、抗癲癇藥、Statin 降血脂藥、降尿酸藥等。我國導致肝損傷之個別藥物依序:抗結核藥 Alloppurinol Diclofenac Sulfamethoxazole- Trimethoprim (Baktar) phenytoin Amoxicillin- Clavulanate (Augmentin) amiodarone carbamazepine Valproate Propylthiouracil Mefenamic acid Rosuvastatin

需要定期監測肝功能的藥物種類非常多,但也有因個人特殊體質藥物因過量或長期服用導致有些藥是衛生福利部或健保署建議要監測的,例如statin類降血脂藥物和抗結核藥。降血脂藥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致死率,臨床上使用相當普遍;而此類藥物一旦傷肝,病況有時會很嚴重。藥品仿單內都有記載可能的副作用,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注意提醒病患。

有些藥傷肝是因為過量服用,例如常用的乙醯胺酚類止痛藥;有些藥物是否傷肝則是因個人體質而異,例如statin,有些人吃沒事,有些人可能在標準劑量內就會出現肝指數飆高的情況,因此需要靠監測肝功能以提早發現。

長期開立潛在肝毒性藥物時,醫師大多會監測肝功能,但監測多久或者多久監測一次並沒有一定的答案。藥物性肝炎發作時間不定,有時在服藥後數個月至一年才發生;也有些人是一開始用藥後肝指數升高,但身體耐受度提高後,肝指數又下降。

生病了,難免需要服藥治療,但許多民眾擔心吃藥會傷肝而卻步。其實只要遵循醫囑正確用藥,大多數藥物都是安全的,少數有傷肝疑慮的藥物,食藥署呼籲,使用藥品是效益與風險的衡量,不要因為害怕藥品副作用而不敢用藥,以免延誤了治療時程,只要謹慎用藥,注意藥品副作用發生的可能,同時謹記「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隨時與醫療人員保持好的聯絡共同監測肝功能,醫病雙方共同守護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

1. 黃以信:藥物性肝損傷:亟需關注藥物不良反應。台灣醫界2022;65(2):13-22。

2.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用藥多留意遠離藥品肝損傷臺北;衛生福利部2024

3.徐士哲、徐瑄礽:正確用藥不傷肝肝病防治基金會好心肝會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