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其實不只有高齡者需要,E世代的年輕人可能也會面臨需求,特別是幾次重大傷害事件的發生(例如:八仙塵爆),許多身體受到傷害的年輕人,同樣也有長照需求,所以,盡早準備、瞭解長照,未來也許就不難面對。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的趨勢,台灣在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此,政府在2007年推動長照1.0計畫,但由於當時預算的極為有限,導致該服務相對限制多,因此政府在2017年又推出升級版—長照2.0計畫,至今即將邁入第五個年頭,但就筆者實際與民眾及家屬接觸過程中,發現仍有許多人不清楚該服務計畫,本篇期能以深入淺出之方式,使更多人能更瞭解長照內容,進而善用這些資源。
什麼人可以使用長照服務:①65歲以上身體衰弱之老人、②55歲以上失去自理生活能力之原住民、③50歲以上之失智症患者、以及④不分年齡之失能身心障礙者,當然還有「辛苦的家庭照顧者」,千萬別獨自苦撐,也讓長照資源可以陪伴一起走過。
長照可以提供哪些服務:基本上可分為四大類—①照顧及專業服務、②交通接送服務、③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以及④喘息服務,舉例來說,李婆婆罹患失智症,長期由大女兒照顧,但大女兒近期感到身心疲憊,經申請長照服務,由專員到府評估並與家屬擬定照顧計畫,之後有居家服務員定期至家中幫忙李婆婆清潔身體,另有職能師及營養師分別提供李婆婆肢體功能訓練以及飲食指導,大女兒可預約復康巴士陪伴李婆婆回診拿藥,再者,李婆婆因病情致行走功能退化而需電動輪椅協助,可向政府特約廠商承租。有時候,大女兒想出去旅遊散心,則可以將李婆婆暫時安排到住宿機構小住幾天,又或者大女兒想紓壓,也可以參與家庭照顧者協會之相關活動,當然,李婆婆病情惡化而須住院治療時,醫療院所也能提供出院準備之無縫接軌長照服務,而當李婆婆即將面臨人生終點時,大女兒也可考慮是否使用居家安寧之服務,讓李婆婆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走完最後一程…。
聘請外籍看護可否使用長照服務:答案是肯定的,且在109年12月1日更放寬申請條件以及使用服務項目,也就是家中的外籍看護短期休假期間,也能有喘息服務及其他長照服務提供協助,讓照顧不中斷。
其實長期照顧如同字面上的含意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內容不但五花八門,同時也需因應時代變化而推陳出新,因此,想要快速瞭解長照及提出申請,只要記住四個數字「1966」,拿起家用電話或手機直接撥打即可,當然如果不嫌麻煩,也可親洽住家附近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最終希望這些服務能夠幫忙到每一個家有失能(智)者以及照顧者,別讓壓力與責任壓垮照顧者,造成家庭悲劇不斷發生,當然也希望照顧者可以嘗試尋求協助,讓自己有機會放鬆,讓心也能透透氣。(文:慈惠醫院/社工師/林育欣)
知己知彼,讓長照不再是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