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愛老人養護中心 副主任 馬榮梨
       107.12.7參加回鍋後的第一次標竿學習共識營,熟悉的與會者讓自己就像未曾離開過,真好!此次的課程有三大主題: 「從長照2.0看高雄仁家未來發展方向」、「從精神醫學領域談兒童青少年醫療發展」、「波特鑽石理論導入本家長照2.0分析」,分別由陳美蕙副組長、周文君主任及張聰賢董事主講,課程精湛且符合本家未來的發展計畫,在結合一個共識前提,兩位重要主管王敬豪董事及家主任的引言之下,展開了一天三堂課的密集共識,所謂「共識營有感123」其來有自。

       第一堂「從長照2.0看高雄仁家未來發展方向」,由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老人福利組陳美蕙副組長講述,內容為台灣整個長照發展史介紹、目前運作模式及提出仁愛之家未來長照之建議,陳副組長參與了整個沿革,因此娓娓道來都展現了專業及心路歷程,著實令人敬佩。依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界定,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該社會就是人口老化的「高齡化社會」;而達到14%時,就是高齡社會;倘若老年人口比例再進一步達到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而台灣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已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應老化社會所衍生之問題,實在是政府、產業與學界必需共同探討因應之重要議題。

       第二堂「從精神醫學領域談兒童青少年醫療發展」,是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精神科系周文君主任擔任講師,與周主任結識在民國83年,當年美麗有幹勁的美女醫師似乎與歲月無法劃上等號,除了依然美麗耀眼,言談應對中還多了幾分成熟與專業的權威。兒童青少年發展的議題二十年前始於早期療育的概念建構,當時醫療著重於藥物,而復健與心理團體的運作為輔療,醫療資源的銜接性不足導致家長疲於奔命於醫院兒心科及復健機構。本人育有一位慢飛天使瑋瑋,今年24歲,當初經歷顏正芳、周文君、周妙純三位醫師的療育過程,自己也是經常搞得身心俱疲,總深怕沒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醫療,錯過了黃金治療期,所以相當認同周醫師對兒童青少年醫療的理念,也慶幸自己在精神科結識了三位好醫師,提供我很多與兒子的相處之道與復健理念。建立一個完整的兒少照顧服務系統,需要結合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福利體系,運用公私部門相關機構、組織等各項資源,達成全人照顧,期待周主任的加入能造福更多的主人翁。

       最後一堂課是由張聰賢董事講述「波特鑽石理論導入本家長照2.0分析」,很榮幸由本人提供長照2.0政策的輔助說明,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雖然短短一個半鐘頭的課程,張董事與我來回不下五次的修正討論,不難看出張董在決策前的嚴謹與功力,想必是他人生的淬練。多次討論中雖時而跟不上他的邏輯感到戰戰兢兢,但他總會幽默化解緊張,不厭其煩的解釋,等待我跟上他的邏輯,所以讓我學習到了張董的精闢分析流程,相信與會者從課堂講述中就能一窺其功力了,然而卻是我的小確幸。

       當日難得大家共聚一堂吸收新知,茶餘飯後彼此的意見及情感交流,課程結束後欣賞蓮池潭美景,一天的充能暫時紓解了工作壓力,期待自己與夥伴們化壓力為動力邁步向前,共許仁愛之家更臻完善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