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務組 組長 鄭真

    本家慈愛老人養護中心的大廳在今年的69週年家慶時,穿上了新衣,有了全然不同的風貌。呈現一進門的温馨感覺,如同回到家裡一般,柚木的沙發座椅寬大舒適的呈現著,營造互動的服務空間,除了以視病如親和服務品質為主要訴求,希望藉此舒適環境,作為仁家吸引顧客的基本要件。為符合家屬間的實際需要,中間放置了一張多功能的桌子,方便家屬與坐輪椅的長輩能更方便親密的一起聊天吃點心。

    在大廳另有呈現仁愛之家的風霜歷史的一隅。私立高雄仁愛之家在光復初期時,因社會經濟環境惡劣,百業待興,人民失業嚴重,公共場所均為乞丐遊民。政府為加強社會救濟之工作,均將乞丐遊民轉送救濟院-本家前身原名「高雄慈惠院」,收容救濟高、屏三縣市地區之弱勢老人、遊民及急難救助的個案。本家草創時,雖歷經多位董事長慘澹經營,但受限於主、客觀因素,院民之基本生活需求仍匱乏,每天都過著清苦的生活。所幸當時有一位隱民善士(即為現任董事長張雅玲女士),自民國59年開始一直到72年捐豬肉給院民加菜,使院民生活得以改善 ,其間張董事長的各種善舉深受社會各界之肯定與敬佩,更與全體董事共同努力於社會慈善工作,「本家由沒有社會地位的乞丐寮,一躍而成為全國極負盛名的慈善事業機構」的艱辛的歷程均呈現在大廳的展示櫃中。

    在大廳的正面有著一面70吋的大電視,讓坐在廳內的客人看看平日本家的家友的活動花絮、節日慶祝的一些文化活動、長輩宗教的禮佛、伙食的營養、物理治療
等等的,讓家人知道住在機構的長輩,比在家更為活力四射。

    總之,在這個温馨的空間,希望能展現出竭誠歡迎的環境,更希望能建構象徵「視病如親」的軟硬體,真正表逹「優質社會福利園區」的景象。